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满汉殊途,近御治国 ——侍卫系统与清代中枢(5)

来源:清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蒙古额驸英基德立、贝勒巴克在开国之初蒙古各部尚未归附之前投奔后金,入满洲八旗。因此,两家族自康熙时代开始亦享有世袭散秩大臣特权,即便族中

蒙古额驸英基德立、贝勒巴克在开国之初蒙古各部尚未归附之前投奔后金,入满洲八旗。因此,两家族自康熙时代开始亦享有世袭散秩大臣特权,即便族中有人缘罪革职,亦不影响此家族特权。故世宗还特意引用康熙恩旨,令其族中担任奏事侍卫的宝德和安褚库均授为散秩大臣。

满洲勋贵子弟多有授散秩大臣者,对汉人而言欲晋升此职却极难,诚如龚自珍所言:“汉人袭父爵者,出为弁士,入为侍卫,父祖功最高,入拜散秩大臣,而荫庇之荣极矣!”[52](P96)散秩大臣协助领侍卫内大臣处理事务,“无办事责”,故多有兼职者。然而,嘉庆十九年(1814)规定,“凡擢都统者停兼职”,[27](卷117,P3365)或因散秩大臣待遇丰厚,以避免领双重薪俸。事实上,侍卫系统内类似规定有不少皆出于此种考虑,如乾隆十二年(1747)规定,八旗武职内五品以上官,遭逢婚丧事,可请领恩赏银两,“蓝翎侍卫既由领侍卫内大臣处请领,则旗下毋庸重给”。[6](卷1139,P332)内廷侍卫亦如是,如外派之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兼大臣者,照所兼大臣分例给与;若无兼大臣职衔者,均照领队侍卫例给与,以示区别”。[53](卷2,P5)

“散秩大臣”与“闲散侍卫”有相似之处。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谕,“嗣后乾清门侍卫员缺,着将闲散侍卫引见补放。闲散侍卫若少,再将官员勋旧人等保送闲散侍卫。则伊等升阶有别,亦可示鼓励矣,着为令” 。[6](卷558,P243)“闲散侍卫”记载极少,官修史料中亦无明确定义,当是通名,而非专名,或指有职衔但无实际差使之侍卫。由此观之,其与无实职之“散秩大臣”无论是称呼亦或职责皆类似。且从出身上看,闲散侍卫多由“官员勋旧人等保送”,与散秩大臣亦相似。故皇帝身边有闲散侍卫,诸贝勒则有“闲散护卫”。[42](卷12,P176)

三、“近御治国”:侍卫出身之满蒙大学士与军机大臣初探

纵观清代,侍卫是勋贵子弟飞黄腾达之捷径,对满蒙子弟尤其如此。清代那些位极人臣、权倾一时的名臣大都出身侍卫,如康熙朝的明珠、索额图,雍正朝的鄂尔泰、隆科多,乾隆朝的和珅、傅恒、福康安昆仲(福康安、福长安、福隆安),等等。再如,清代担任过抚远大将军者共计9人,信郡王鄂扎、裕亲王福全、皇十四子允禵、康亲王崇安作为皇亲贵冑,故未担任侍卫。年羹尧和图海文官出身,亦未在侍卫系统任职,余下3人则多在侍卫系统任职。如康熙三十四年(1695)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曾任御前侍卫,[54](卷266,P595)康熙三年(1664)任内大臣,十八年(1679)任领侍卫内大臣。[25](卷11,P1)康熙六十一年(1722)抚远大将军延信亦是侍卫出身,其在三十七年(1698)任二等侍卫。[25](卷3,P46)雍正九年(1731)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任领侍卫内大臣,[55]五十五年(1716)任銮仪卫掌卫事内大臣。[48](卷318,P231)

韩晓洁曾统计清代100位满洲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的18种出身,其中科举25人、笔帖式21人、世爵世职14人,侍卫出身者仅6人,此结论令人存疑。但其统计只给出结果,统计过程与方式皆未明示,连人名都未列出,[56]故有重新考究之必要。

撷取清代大臣序列中顶级的两大官职“大学士”与“军机大臣”作为考察对象,重新统计其出身比例,试图管窥侍卫这一群体在清代政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之所以将“大学士”与“军机大臣”结合加以考察,因二者重合比例较大,且地位皆极尊崇。大学士从品级地位上而言,可谓名副其实的位极人臣,而自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以来,军机大臣又在清代中枢政治的运作中起关键作用。

该统计依时段可划分为三阶段,即清初(康熙朝之前)、康熙至同治、同治至清末。之所以照此划分,因康熙之前,王朝初创,江山未稳,体制尚未完备,仍以尚武为主,大学士等文官体制难称完善,较乾隆朝“三殿三阁”架构相去甚远。内三院是清代内阁之前身,乃杂糅内阁与翰林院执掌的中央政治机构。顺治元年(1644)始在内三院设立满汉大学士;十五年(1658),内三院更名内阁,大学士改加殿阁大学士,别置翰林院。因此,顺治十五年(1658)之前的内三院大学士与此后的殿阁大学士有所区别。区别在于,此前的内三院大学士尚有翰林院掌院学士之责,顺治十五年(1658)之后,军国机要统归内阁。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内阁虽仍司票拟,但其权为军机处所取代。这便是为何军机大臣与大学士有相当比例的重合。故此,军机处设立之前,考察范围仅涉及大学士,而军机处设立之后,二者同时考察。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网址: http://www.qsyjzzs.cn/qikandaodu/2020/1216/420.html



上一篇:《黑图档》所见盛京礼部及相关史料
下一篇:从祁充格的宦海浮沉看清初政治演变

清史研究投稿 | 清史研究编辑部| 清史研究版面费 | 清史研究论文发表 | 清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清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