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满汉殊途,近御治国 ——侍卫系统与清代中枢(3)

来源:清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内廷侍卫系统是清代侍卫制之核心,[34]由“御前大臣” (满文为“gocika amban”)、“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共同组成,三者俱无定员。[6](卷543,P9)“

内廷侍卫系统是清代侍卫制之核心,[34]由“御前大臣” (满文为“gocika amban”)、“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共同组成,三者俱无定员。[6](卷543,P9)“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统称内廷侍卫,在侍卫诸类别中待遇最高。乾清门侍卫乃皇帝特简,无定员,均擢自上三旗选出之侍卫,表现突出者还可升为“常日侍直”之御前侍卫。[28](卷117,P3364)《清朝文献通考》载“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皆于三旗侍卫内简用”,[7](卷180,P6403)实际上,亦有不少内廷侍卫并非来自三旗侍卫。考察同治、咸丰朝的内廷侍卫名单,绝大多数都是上三旗满蒙子弟。[35]这还是清代晚期的情况,较之康乾时代,此时的内廷侍卫选拔已不甚严格。换言之,有清一代,内廷侍卫系统主要由直属皇帝的上三旗满蒙子弟构成。“御前大臣”乃内廷侍卫系统首脑,《啸亭杂录》载:

本朝鉴明弊政,不许寺人干预政事,命内务府大臣监之。然内廷事务,每乏统领之人,仁皇习知其弊,特设御前大臣,皆以内廷勋戚诸臣充之,无定员,凡乾清门内之侍卫司员诸务,皆命其统辖。每上出宫巡幸,皆命其櫜鞬扈从,代宣王言,名位优重,仿两汉大将军之制而亲谊过之。初尚命军机大臣代摄,今上亲政后,特分析其职,而体制尤为厘正。初无王公兼摄者,乾隆中,命喀(科)尔沁固山贝子扎尔丰阿兼之,其后蒙古藩臣递摄其职。嘉庆初,上特命睿恭王及定、庄二王兼之,实旷典云。[36](续录卷1,P378-379)

可见,御前大臣由宗室王公、大臣内特简兼充,无定员,统辖内廷事务,并常侍皇帝左右。逢出宫巡幸,则任后扈大臣,并兼管奏事处事务。雍正以后,御前大臣常以军机大臣兼任。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命蒙古科尔沁贝子扎尔丰阿兼任后,[37](P388-391)此职常由满蒙王公兼任。

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御前大臣当在“御前大臣处”办公,此细节学界似从未留意。该机构位于勤政殿苑门外,“对过三间为御前大臣处,左为奏事处,右为军机大臣入对时小憩处,再东一苑,即南书房”。[38](P115)故此,“御前大臣处”居中,位于奏事处与军机大臣小憩处、南书房之间,御前大臣之地位可见一斑。

目前学界只知“御前大臣”一职设于康熙朝。然《顺治实录》也有关于天聪三年(1629)御前大臣罗什的记载,[39](卷53,P417)不过,现存的清初汉文史料恐怕仍需还原为满文方可采信。查《满文老档》可知,“gocika”一词往往用于“亲军(gocika bayara)”这一语境中,并无“御前大臣(gocika amban)”的任何记载,故此,入关前,御前大臣一职或不存在。“御前大臣”虽设于康熙朝,《康熙实录》关于“御前大臣”之记载亦极少。目前有据可查之最早担任此职者乃遏必隆长子法喀在“康熙中,奉特旨”袭一等公,并担任御前大臣,具体年份不详。[40](卷2,P6763)但至少可证明在康熙中期,御前大臣已设立。内田直文将“近侍内大臣”视为“御前大臣”的前身,[41]这似无足够证据,因“近侍内大臣”这一汉文称谓仅出现于《弘毅公家谱》中,[42]此外似不见记载。不过,另有一“御前内大臣”早在皇太极时代便有零星记载,此当与“御前大臣”等同,故与“侍卫”连用,且置于后者之前。如《清实录》天聪三年(1629)十二月载:“上亲指挥右翼正黄、正红、镶红三旗护军攻其西面额驸杨古利、率御前内大臣、侍卫等,及正黄旗护军攻入退避之处,败之。”[43](卷5,P84)而在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壬辰,“御前内大臣、固山额真、六部尚书、都察院、理藩院、承政、昂邦章京、多罗额驸为一品”,[39](卷18,P161)此次定文武官员品级时,御前内大臣在正一品官中位列第一,足见地位之重。再如《清实录》顺治十年(1653)十一月载:“御前内大臣、侍卫等入直者仍留直所,不应入直者,左翼于紫禁城东华门、右翼于西华门外聚集。包衣、牛录、章京各率马步甲兵、于紫禁城北门外聚集”。[39](卷79,P623)《清实录》中除前文所引天聪三年(1629)的一则史料之外,最早记录此官职则是在雍正二年(1724)七月,[7](卷22,P354)与康熙朝相衔接,或可佐证前文所言御前大臣正式设置于康熙朝。

(二)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

所谓“内大臣”,满文为“dorgi amban”。学界似从未留意“内大臣”仅是简称,全称“掌统领侍卫亲军内大臣”,[9](卷31,P2196)因统领侍卫亲军,“以先后宸御,左右翊卫”,故名。[44](卷94,P1)由于全称过于冗长,往往弃而不用。“内大臣”掌人数较众之侍卫亲军,“领侍卫内大臣”(满文为“hiya kadalara dorgi amban”)统领属精英群体之侍卫,故此,后者品级地位高于前者。至于前文所论“御前大臣”,因统领选拔极严之内廷侍卫,地位最为尊崇。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网址: http://www.qsyjzzs.cn/qikandaodu/2020/1216/420.html



上一篇:《黑图档》所见盛京礼部及相关史料
下一篇:从祁充格的宦海浮沉看清初政治演变

清史研究投稿 | 清史研究编辑部| 清史研究版面费 | 清史研究论文发表 | 清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清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