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北京天坛祭天及仪仗表演年始末(5)

来源:清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他调阅了第一次祭天表演时的资料,发现问题颇多,不光是和他既定的复排理念不吻合。那三年的祭天表演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太舞台化,几乎就是戏曲

他调阅了第一次祭天表演时的资料,发现问题颇多,不光是和他既定的复排理念不吻合。那三年的祭天表演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太舞台化,几乎就是戏曲表演,难怪社会舆论中有一些不好的评价”。于是,贾乃鼎在发挥群文工作余热的生活之余,一头扎进了包括武裁军、石振怀在内的这些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的专家圈子里,去夯实复排工作的史实基础。那段时间,他找武裁军、石振怀一起开专题会议,到故宫博物院去查找当年祭天活动的道具实物,到图书馆去查找历史资料,到天坛公园内的“神乐署”反复听专业人士演奏的原汁原味的宫廷音乐……总之,那一年,贾乃鼎确实不能用一个“忙”字概括。但直到记者采访天坛公园的相关人士的时候,人家也不知道贾导曾经得过严重的美聂尔综合症,他给人家的印象是:“60多岁了,身体很棒!”

复排的史实依据越来越多,多到贾乃鼎的脑子里几乎有了当年皇帝祭天时情景再现的地步,多到他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对专家们讲出来,大家的意见是“对了”的时候,他告诉导演班子的人“可以复排了”。

没想到,寻找皇帝仪仗的演员们队伍,成了很不简单的一件事。最初,他们请了北京昌平一家少林武校的孩子来做。但演了几场之后,只能换掉,因为,这些孩子们的身高实在不够,多数人都撑不起预制的演出服装;而且孩子们很淘气,在天坛这个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里,少不经事地用仪仗道具打闹,随时有损坏文物的危险,一旦出事,任何人也担待不起。他们只好换人。贾乃鼎又通过关系找到了驻京海军部队帮忙,试过几次之后,表演上问题不大,那些正在新兵训练阶段的战士们也很好管理,但因为部队的特殊情况,这个合作最终也没有坚持下去。

“那几年来天坛看祭天表演的观众都觉察出来了,说这个仪仗队伍的演员又换了,后来的比前面的好。”贾乃鼎说。最后还是公园方面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天坛公园里有北京武警部队的一个小编制驻军,在发现同部队合作优势更多之后,公园方面向武警部队提出以“军民共建”的方式合作这个项目。原本驻园武警部队和公园方面就情同一家,双方一拍即合,北京武警部队每年新兵入伍训练期间的新战士,就成了天坛祭天表演仪仗队演员的不二人选。

总导演贾乃鼎和王庆全在祭天表演现场 

武裁军: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尊重历史

这个合作是最成功的,一直坚持到了2014年的告别演出(2015年是祭天表演最后一次,因为安全原因,这次取消了仪仗表演)。

在确定了最终合作的单位之后,贾乃鼎开始在北京大兴的武警部队驻地和北京城区之间来回奔波。武裁军记得很清楚,从那以后,一到演出季,贾导就会到大兴的部队去,和舞蹈编导一起亲自指导战士们排练舞蹈。贾乃鼎自己说,祭天舞蹈的编排很吃功夫,“史料中的舞蹈图片,画得很好,但缺少动作连接的说明,从‘一动’到‘二动’直到最后一个动作的完成,我们找不到历史依据。但还原史实是我们这次复排的原则,怎么办?2001年时的祭天表演在这方面问题就很突出,外界的反应是‘太假了,假到了怎么看都不对的地步’。”武裁军说,那种假让人不能忍受。

可“真的”是什么样,没人知道。贾导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中国古典舞的知识告诉编导人员:“动作连接的基本原则是‘圆’,不是其他。”最后在这个原则下,祭天舞蹈编排完成。专家们审查的时候,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古人是怎样舞的,但结论是“这次很对!”祭天舞蹈部分成功了。

接下来他们就遇到了音乐的问题。

史料记载,祭天大典过程中,音乐不断,而且有很准确的说明。在武裁军自己撰写的专著《天坛》中,那些音乐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而且在“神乐署”里有完整的工尺谱传世。最终他们选定了“中和韶乐”为祭天大典的主乐,并配了合规制的唱词。准备停当,专业歌唱演员被请到了录音棚试录。大家一听录音小稿,觉得效果“不着边际”,像是帕瓦罗蒂从意大利穿越到了中国的清代在演唱。他们一笑否决了专业演员的演唱。又有人提出请佛教界的人士试一下,听了之后也觉得完全不对,“祭天不是念经”!怎么办呢?崇文文化馆专业译谱编曲的老师和在录音现场的贾乃鼎、石振怀等人犯了愁。已经疲惫不堪的贾导散着嗓子说:“要不咱们几个老头用老百姓的声音试试?”老师同意。几个老头先在棚外唱了几声,没想到编曲老师觉得靠谱,说:“进棚,进棚,试录一下听听!”老哥几个走进了录音棚,按照刚刚调整好的方法试录起来。隔着玻璃他们看见编曲老师伸出了大拇指。出来一问,人家说:“这就对了,来吧!”几个小时之后,这几个完全和声乐不着边际的老头完成了在祭天大典上《中和韶乐》的配音演唱。那天他们一遍一遍地唱,直到把声音翻倍到合唱的效果为止。几个老头累坏了,曲子也完成了。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网址: http://www.qsyjzzs.cn/qikandaodu/2021/0322/498.html



上一篇:评散木居奏稿点校
下一篇:将典藏与生活结合起来专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

清史研究投稿 | 清史研究编辑部| 清史研究版面费 | 清史研究论文发表 | 清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清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