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北京天坛祭天及仪仗表演年始末(2)

来源:清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明,流布百世遗憾难免。采访中记者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当事人五味杂陈的文明遗憾。所以,武裁军说,在天坛公园搞祭天仪仗表演,是一个严肃的娱乐活

文明,流布百世遗憾难免。采访中记者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当事人五味杂陈的文明遗憾。所以,武裁军说,在天坛公园搞祭天仪仗表演,是一个严肃的娱乐活动。

天坛祭天仪仗表演总导演贾乃鼎,是我国群众艺术活动的专家。作为核心人物,他同样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他说:“天坛公园曾经想把祭天及其仪仗表演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但非遗专家审核后说,这个仪式后人加工的成分过大,完全不具备申请非遗的条件了。这是事实。我们在做整理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找不到标准的史料。仪仗行进中和皇帝祭天三献时,都有一些舞蹈动作,但在资料最全的天坛公园文物科里,我们也只能看到彩色的线描舞谱,那些舞蹈动作的连接就是大问题;还有表演时击鼓的节奏,叫‘紧十六慢十六’,它们到底是怎样的,要到台湾去找,但台湾的资料也不完全。没办法,我们只能把‘祭天’活动的再现与表演,当做是在传承中华文化去做了,转换到了一个理念的角度去处理,就算是表现国泰民安吧。”

难以复原的“祭天大礼”

华夏祭天,历史源远流长。

在华夏文明的远古史中,就有“皇帝封天禅地”、颛顼“排列诸神”、尧“乃命義和,钦若昊天”的传说。后来国家产生,历代帝王开始以“天之子”自居,“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以“敬天礼地”为己任。明代开始的北京天坛祭天,有“春正月天地合祀”、“祈谷大祀”等。祀典规定,祭天典礼包括“择吉日”“题请”“涤牲”“斋戒”“上香”“行礼”“庆成”等等多项仪程,其过程冗长繁复,耗资巨大,意在“礼莫大于敬天”。1914年12月23日,时任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携政府官员在天坛圜丘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次祭天大典。他死后,民国政府将祭天大典废弃,有史料记载的华夏3000年的国家祭祀制度至此终止。

2001年开始的春节天坛祭天活动表演,因2003年非典爆发停止后,2007年再议恢复。面对表演色彩浓烈和舆论呼吁尽可能接近史实等问题,公园方面做了诸多研判工作,决定请群文活动专业人士出面,在更加严谨的历史真实与民族文化、文明传承方面做足文章,然后再恢复表演。贾乃鼎此时被请出山,担任总导演一职,他开始会同文、史专家全面重新编排祭天大典及仪仗表演。他对记者说:“我们是认真的,不是在玩!”

显然,活动的组织者在二次组织祭天及仪仗表演活动的时候,“心”很大!他们的初衷是尽可能靠近历史真实,尽可能原汁原味——祭天,就是祭天,他们要复原深植于民族文明血脉中的那种顺天地之规的文化基因,通过表演唤醒人们物欲压迫下的精神遗存。但那个必然的矛盾躲不开——活动完全没有政府背景,策划者也仅仅是一个被开发为公园的原皇家祭天的场所。他们能把假扮的皇帝及其皇家仪仗在一个公园里的节日表演,和数千年华夏文明的精要意旨合起来,让已经是国家公民的海内外游客去领悟吗?

贾乃鼎告诉记者,他们极尽所能做的,是先把活动分为了仪仗和祭天两部分,再进行整理、编排。“这个活动所包含知识性、民族文化的理念传承、国家和民间的关系,这次我们都要表现出来。为此,公园方面投资了好几百万元,力求还原祭天的原形制,而不是在玩。”

已过花甲之年的贾乃鼎开始查阅大量资料,在武裁军和故宫博物院等历史、文物专家指导下,设计活动形式。

天坛祭天的历史资料,绝大部分收藏在天坛公园的文物部门资料库里,查阅这些资料没有遇到任何问题。但有些问题,比如历史上皇家仪仗的道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天坛没有实物,贾乃鼎只有去故宫了解。幸好,清王朝离今天并不遥远,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文物遗存几乎保存完好。贾乃鼎真的见到了当年皇家仪仗的道具实物,甚至当年清代绘制的仪仗队伍的彩色线描图片。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专家,他们才知道,天坛祭天,是皇天后土中的“命运”类的祝祷。当年皇帝是不允许走丹陛桥中间道路的。那条路是“天道”,“避行天道”是当时的国家制度。而2001年的表演中,这些都被忽略、搞错了。他们还知道了皇帝祭天时的仪仗是从天安门走出来,是个由3600人组成的庞大队伍。当时,祭天的队伍先导仪仗已经到了天坛西门的位置,皇帝的銮驾还在金水桥里,没有走出天安门,绵延时长会达几个时辰。

问题出现了。今天的祭天表演不是国家行为,性质上就是一个春节期间的公众游园活动,所以,全部仪仗不可能在公园外面出现。他们就采用按比例压缩的办法,3600人的皇家规制,变为360人的表演队伍,缩比之后从公园西二门开始安排表演。当年,祭天行进的距离自金水桥到天坛,是4.5公里左右,压缩之后仅仅安排在公园之内不足一公里的范围内完成。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网址: http://www.qsyjzzs.cn/qikandaodu/2021/0322/498.html



上一篇:评散木居奏稿点校
下一篇:将典藏与生活结合起来专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

清史研究投稿 | 清史研究编辑部| 清史研究版面费 | 清史研究论文发表 | 清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清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